您当前的位置:经济联络
修武县:四力合一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
发布时间:2023/12/8 20:21:32

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“亲”“清”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论述,修武县委统战部、县工商联以守法诚信教育为先导,以靠前服务企业为抓手,以落实监督执纪为保障,发挥牵头引领作用,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强化政治站位、树牢亲清理念、践行亲清要求,持续优化环境,厚植营商沃土,助推修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  在教育引导上“发力”,激发民营企业干事创业的热情。一是思想引领凝共识。 坚持同心引领,深入开展“守法诚信经营,坚定发展信心”理想信念教育。依托修武商学院,深入实施“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”,共举办培训班4期,400余人次参加;借助宁城统战微信平台开辟非公经济专栏,定期编发推送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16期。二是提升能力强培训。加大企业家教育培训力度,积极营造尊重、关爱、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,截至目前,带领企业参加“增强发展动能 提升竞争优势”、“数智化 共享化 社会化 助力产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”等培训活动等20余场,累计培训300余人。三是聚力引导重培养。深入全县工业企业开展政策宣贯,以现场指导、线上服务等多种方式协助30余家企业开展“小升规”工作,帮助企业申报“创新型”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满负荷生产奖励、申报焦作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。四是彰显责任担当。开展“万企兴万村”助力乡村振兴行动,动员25家商会企业与25个乡村结成对子,共实施投资类和公益类兴村实验项目56个;持续开展“焦作有爱·修武在行动”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活动,动员会员企业捐赠3万元帮助6名困难家庭大学生顺利入学;开展统一战线“同心·微心愿”圆梦助成长爱心捐赠活动,11名爱心企业家为全县773名贫困家庭学生捐赠价值4万余元的学习和生活用品;开展商企携手助力三夏生产、爱心助农、爱心助考等活动,商会、会员企业累计捐赠达100余万元。

  在打好政策“组合拳”上“借力”,推动稳企惠企政策获实效。一是强化政策宣传组织领导。召开惠企政策宣传工作动员会,印发《修武县“五个一”惠企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方案》,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首季开门红“惠企政策宣传月”活动,成立“一办七组”开展各领域企业政策的汇总、宣传和落实,提高政策宣传的精准性。二是不断完善惠企政策体系。出台了《关于促消费稳增长实现首季开门红的实施意见》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》等惠企政策文件,组织19家企业申报连续生产奖励,发放奖补资金73.6万元;完成春节期间退补245家工业用户优惠电费,总计优惠电费27.37万元;500余家市场主体享受“欠费不停供”优惠政策;共计落实减、免、退各项优惠政策 5417.2 万元,享受加计扣除和加计抵减 20143.44 万元。三是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。出台《修武县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方案(试行)》,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,已录入平台全县22713家市场主体信息,上传发布惠企政策文件71个,惠企政策服务44个,努力实现由“企业先报、政府再审”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为“系统智审、确认申领”的主动服务模式,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智能化、便利化水平。

  在提升服务质效上“用力”,不断擦亮服务企业工作品牌。一是主动下沉当好“联络员”。采取实地走访、电话联络、座谈交流等形式先后深入三羊木业、隆昌机械等100余家企业开展入企调研活动,组织召开“统战部访民情、纾民困”大调研、“民营企业运行状况和涉企政策落实情况”等活动10次,多渠道收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,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政企沟通渠道,解决企业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。二是认真履责当好“服务员”。成立服务企业专项工作组,专题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。建立了单周调度、双周政企见面,会前收集问题、会上协商研判,当场签订承诺,会后督查跟进,问题办结销号的闭环工作机制。截止日前,召开政企双周见面会7期,收集企业反应的问题19个,销号解决问题10个,2个近日可办结,7个正在稳步推进。系统整理省、市、县惠企政策,依托“万人助万企”,开展干部送政策上门活动,现场解决企业在政策落实方面的困难和问题,把政策解读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,打通惠企政策宣传落实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累计发放政策汇编1000余本,解决企业问题33个。组织鑫宇光、五庆面业等24家企业举办科技创新惠企政策暨研发活动培训会,结合企业实际问题,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惠企政策。召开政银企专题融资对接暨金融宣讲会。8家银行向企业进行产品宣讲,4家金融机构和4家企业现场签约了7.4亿元贷款意向协议。三是营造氛围当好“宣传员”。向民营企业发出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推进清廉企业建设》的倡议书1000份,企业高管签订廉洁承诺书135份,赠送清廉标语100余条,河南华东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市清廉企业创建示范点。

  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上“助力”,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一是坚持“两个导向”,高站位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。明确了“三提六清两担当”工作路径,列明监督底单、任务清单、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,明确涉企收费不合理、涉企检查不规范等6大类监督重点,及时发现并查处责任不落实、政策不兑现、承诺不履行等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。建立了“工作履职不作为,服务不积极、不主动问题”等“八必查”工作机制,创新制定“修十条”,持续深化“室组地”联动机制,形成同向发力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,不断推动营商环境工作走深走实。二是强化“双向监督”,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治理效能。深化开展“入企问政督效”活动,57名科级干部分包联系60余家重点工业企业和项目,集中入企走访,协调解决问题13个。针对企业反映较多的职能部门检查频次高、第三方公司乱收费等共性问题,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企业开展专项监督,了解职能部门检查情况,摸排企业检测事项,掌握真实“一手资料”,并督促职能单位严格执行入企检查审批备案、安心生产日、中介服务机构黑名单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,以实际行动回应企业期盼。三是围绕“三个聚焦”,重引导护航稳企惠企政策落实落地。建立《免申即享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台帐》《涉企服务“中梗阻”问题整治专项监督清单台账》两个清单台帐,督促兑付企业省研发财政补助资金226万元,推动解决涉企问题9项。成立专项监督工作组,对公安局、人社局、自然资源局等14家行政执法部门涉企行政执法情况开展专项监督,全面查找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26项,督促整改21项,收集意见建议11条,下发工作提醒3期。建立重点项目监督检查台账和涉企问题同步向职能部门、责任单位和监督专员“三交办”工作机制,发放调查问卷145份,收集意见建议11条,帮助企业解决问题9个,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动。四是统筹“三向发力”,零容忍惩治损害营商环境行为。在畅通渠道上发力。公布作风建设热线,在经开区、政务服务大厅和重点企业张贴服务企业“十不准”负面清单、清风一码通监督“公示牌”,设置损害营商环境举报箱,在修武融媒体、“清风修武”等新媒体平台开辟监督专栏,广泛受理影响和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。在协作联动上发力。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,建立营商环境定期研判、问题反馈等机制,开通问题线索移送“绿色通道”,对涉及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一律优先受理、优先处置。在严查快办上发力。深挖细查重点项目推进难、落地难背后的纪律和作风问题,对影响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从严从快查处并通报曝光,对问题频出、影响恶劣、性质严重的单位实行“一案双查”。2023年以来,共查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4件,约谈3人,党政纪处分2人。